查看原文
其他

麓湖不容易被创造,更难以被复制

青年建筑 看见景观 2023-09-06

十年时间,从一片白茫茫大地到名声鹤起的神盘;由一无所有的浅丘建起安托内• 普雷多克、让.努维尔、纳伦德拉.帕特尔、董功等大师云集的“湖岸建筑博物馆”建筑群。麓湖用十年造就建成一片交织错落的城市景观,万华也经由这十年,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项目文化和格调。
本次,我们将通过「青年建筑」与万华集团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杨亚平和副总经理方强的访谈,探寻奉行“长期主义”的麓系建筑,如何以地产产品的身份,超越造物纬度,营造名为“麓湖”的空间、甚至城市。
左上:5+ design打造的“麒麟荟”,是首个登上福布斯生活杂志的成都住宅;右上:Patel
Architecture创想出的“黑珍珠”,斩获“建筑奥斯卡”Gold Nugget Awards的国际住宅优胜奖;中:直向建筑构建的“漂浮总部”,登上了业界第一的《建筑学报》封面;左下:首个异地项目重庆·麓江悦城获得美国Muse Design Awards金奖、伦敦杰出地产大奖金奖等;右下:洋溢热烈海岛风情的海口·江东麓岛斩获美国MUSE 2021最高奖项铂金奖。



#01  

作品也是一种“人设”问题是应该 站在何视角的三观树立怎样的人设?

成都有许多兴建在“老城”的法式建筑,一方面是这座老城在清末和民国初期吸引了不少外商和传教士,本就留存了一些欧式建筑;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在成都正式加快城市化步伐、打造“新城”的这二十年中,欧式洋楼的设计风格一度兴盛于各个开发商中,用圆顶、柱廊、帕拉迪奥式窗户迷了购房者的眼。


在杨亚平眼中,“这种设计就像在火锅店里吃披萨,你说奇怪不奇怪?”

万华集团产品研发中心总建筑师杨亚平
就像意大利人不接受披萨上洒菠萝、成都人不接受在牛油火锅店里蘸麻酱,设计也有自己的OG精神:所有的建筑——一定要因地制宜,和环境紧密联系。
其实这在建筑教育里这是一个很基本的理念,但在住宅市场上的普及率仍然很低,主要原因是不负责的投资人太多、主流房产商不重视研发设计。当然,站在主流开发商的视角上,一年要负责千亿KPI,确实需要更多地去考量每个时间节点的盈利来保证现金流。这也是研发设计的职能辐射到太多客群后的迷茫:究竟是客户需求的要求在左右研发设计?还是你的审美和能力去扩充客群需求的边界?
每一位麓系产品人都更倾向于,自己是在创作对内心价值观投射的作品,而并不是产品。所以采取了少见的城市规模大盘开发模式,前后横跨20年时间之久,持续地推动生态、建筑、文化、产业的和谐共生,为城市留下一份珍贵“遗产”。
万华研发中心内部头脑风暴,分享设计理念
在万华研发设计团队的眼里,“客户需求”这个词本身就拥有非标准化的意涵。每个购房者在每个阶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判断标准也是有区别的。交付的每一个住宅,都是自己的作品;作品,同时也是自己的“人设”,全民欢呼的完美人设是不存在的,问题是应该站在何视角的三观、树立怎样的人设?
在地产的“黄金时代”,以规模换效益、以时间换销量;高周转、高杠杆是主流地产商的盈利模式。在套逻辑的演练下,我们已经习惯于将住宅称呼为“地产”——土地的财产、产权,而不是“房子”——住人的建筑物。
但万华将自己定义为非标开发商,坚持长期的产品主义。麓湖的项目初始设计目标,就是向客户提供高建筑性、高艺术性、更纯粹的好“房子”。“整体来说,虽然我们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但建筑形式、城市格局上的创新和造物的艺术性,都被被我们放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地产项目”
创新的艺术从来不是“猎奇”,猎奇式的设计只是不负责的哗众取宠。杨亚平也提到“我们从来没有以猎奇为目的,故意去做‘奇形怪状’的造型。自然肌理的多样性、人的参与度,最终导向造型的丰富性。真正有机生长的建筑的,可能就是麓湖最终落成的这个样子。”
无论成都、重庆还是海口,麓系建筑的研发设计都是重中之重。


#02  



不容易被创造难以被复制

可能在购房者的眼中,同区位的盘都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差不多的区位配置、差不多的户型,导向差不多的房子。但作为建筑师应该理解,每个细微决策的区别,最后都会高筑成盘与盘之间的壁垒。在麓湖成为神盘的路上,研发是如何履行好的甲方的责任,保证自己的决策能够执行到最终的产品当中的?
在杨亚平和方强看来,一是要保证自身的“甲方力”。要做好的甲方,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不乱传达信息;其次,甲方应当有一个足够有能力的团队来与乙方配合。甲方有多强,乙方就有多强;最后,要对项目具有把控力,保证该执行的时间节点一定要执行。
万华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方强
“当然一切合作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尊重乙方的能力、人格,尊重乙方的劳动。如果最后交付了,我们不付款,或者说让乙方买我们的商劵,这种情况下要乙方付出有什么意义?”
公共论坛上建筑师分享与万华合作的经历
除了强甲方力,研发设计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有与各个团队进行大量配合。“就像球星一样,没有团队支持,难道去孤独求败吗?优秀的选手背后都有同样优秀的团队支持。”
过去二十年,供应、工业体系、人才的储备、专业积累和工作方式等等,几乎都没能对标上万华对品质的要求,杨亚平笑到,团队摸索时期的工作状态可以说是几百号人一起尝试用土法造航天火箭。
从寻找有意愿、有追求去执行非传统地产项目的设计师,到互相磨合。万华为了训练和自己价值观吻合、能力匹配的团队,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一个户型做半年,一个设计做一年,这基本上是常态。其实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并且也不愿意去缩短设计周期。一个有所追求、坚持创新的项目或者产品,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验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5+design的麓湖麒麟荟建筑设计图(上)直向建筑在设计漂浮总部二期时的设计手稿


除了多团队紧密配合,万华还有一个特点——与项目一直保持近距离。不同于传统的传统的合作关系,甲方给乙方制定一个任务,像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一样让对方去完成。“我们与乙方是「共创」的关系,过程中我们鼓励各种形式的讨论、甚至鼓励争辩。”正是在一次次辩论中,让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才能迸发好的观点;有了观点的储备,才能去选择哪些是可以取用的,哪些又被淘汰掉。
“我们和全球200余家优秀设计单位、超过280位设计大师都建立过合作,甚至有可能十个团队同时在工作,各个团队都有自己的主张,我们如何站在甲方的立场上去取舍?这又涉及到建立自己决策系统的问题。如何去做决策,是需要时间和经验去积累的。“
”万华最大的成功就取决于我们的眼界。拥有开创性的眼界和精准的判断力,才会在“造城”的宏观视角下进行规划,同时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方式是正确的,才能做出恰当地选择;其次是落地能力,没有落地能力,一切好的愿景都是零;最后才是资金上的支持。”
万华研发设计团队积极与乙方切磋过招

罗立平(左二)与外方设计师交流方案设计


之所以形容万华的项目“不可能被复制”,因为建筑的形式或许可以借鉴学习,但时间带来的成长和积累却不可能挪用,除非是自我进行超越。



#03  

城市不是一棵树麓湖也不是一棵树

作为柄谷行人在写作《作为隐喻的建筑》时唯二引用的建筑学相关文献之一,Christopher Alexander在所著《城市不是一棵树》中提出:自组织和参与性是城市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并主张城市的发展需要居民广泛的参与和合作,以达成一种自行生长的状态,才能创建更具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传统社会的闭合社交群和开放社会的交叠社交群
麓客今日已为人所熟知,但曾经这是研发设计团队曾经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有资金支持、有团队配合、有大师设计、有审美眼光,造房是小问题,困难的是在造物之上——如何以社群为核心,营造一种生活方式和场所精神。
麓系建筑在不同的空间探索中汇聚多元化人群,在丰富的活动中塑造出独特的社群气质。

除了社群营造,想要打造一座可呼吸、自然生长的城市,还需要突破传统的市场逻辑,培育「软愉悦」的城市绿洲。

后现代的生活是高度城市化、舒适化的,我们有公交系统连接商业区、办公楼、公园......但高度工业化也导致我们失去了感知生态的能力。我们被浸泡在办公楼的全年恒温里,很难感知到自然带来的节气变化,长此以往,日常生活里的感官是麻木的。景观是城市少有的“不被索取”的公共空间,人只要踏入其间就能重启感官,缓解疲惫的心神。但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景观和建筑经常是割裂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湖、山、海、公园的尺度,只能具备单纯的观赏性,不能真正成为生活日常。
万华研发团队敏锐地发现这个问题,因此一开始就跟随城市未来发展步伐来布局新城,采用的是立足生态与在地性,与环境强链接的设计。麓系建筑是景观公园与城市立体的叠加,通过桥梁、岸线公园、水系、步行动线等立体的三维系统性设计,让人们自如地在景观公园里去切换生活、游玩、工作的状态。为此,团队坚持景观先行的设计理念。
麓系建筑是公园与城市立体的系统性设计,让人们自如切换生活状态。
“以前在古代,我们有一座茅草屋能够遮风避雨就足够了;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一个全屋智能全自动化的房子还不错。但其实解决物理性的居住问题后,还有一个问题 —— 建筑如何与你自己的身心契合,满足自己精神性需求。”
比起满足有一屋以蔽之的基本设计要求,麓湖的研发设计最终目的是给购房者提供一种超于日常的生活方式,给城市留下一片穿越时间的建筑文化遗产。横跨二十年,万华最初的设计精神,已经成为一幅幅现实的精彩城市画卷,并且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还在源源不断地迭代变化中。
2008年,麓湖景观规划师黄飞创作,关于麓湖未来规划的手绘图
2022年,麓湖走入“湖岛区时代”的概念规划效果图

作者、编辑:【青年建筑】HZZ




感谢 青年建筑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 「看见景观」


看见景观 视频号 项目频道 / 美学频道 / 纪律片频道/考察频道 更新中全国考察预定中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看见助手微信咨询和报名


最新考察

探索乡村创富之道

清迈深度游学 l 9月1日-9月6日

成都现代公园城市建设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考察8.26-8.27


国际报奖

国际报奖资讯 | 景观篇 2023年8月-2024年4月


国际报奖资讯 | 建筑篇 2023年8月-2024年4月


近期阅读

设计何以自由:衢州 礼贤未来社区安置房 | gad杰地设计

构建绿色"城中之城”:深圳 前海华联城市商务中心 | SED新西林景观国际

和畅天地心自由:南宁 建发·和玺 大区 | WEDO域道设计

一府 · 敬国贤:常州 中建·国贤府 | SPI山水比德

意向几何-美术馆里的住宅:东莞 华润置地悦府城市展厅 | JTL 加特林

未来理想田园城市:嘉兴 世合&万科理想大地 · 云之湾 | WTD纬图设计

苏州河普陀公园驿站|致正建筑工作室

于万物生生不息中,觅得一寸居停时光:宜兴揽云谷 | BHL贝伦汉斯

非标社区商业的设计溯源与实践:郑州 万科古翠隐秀 | 致逸设计

宁静与自然之家:LIGHT HOUSE | Studio Guilherme Torres

烟火与文艺 城市与远方:杭州 良渚文化村玉鸟集 | 青墨建筑设计

都市多维山体:阿姆斯特丹「山谷」住宅综合体 | MVRDV



对话Lab D+H SH李中伟 | 城市中的共有“绿意”



END更多精彩项目,可识别二维码关注 看见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